桂枝加桂湯
(傷寒論-123)
燒針令其汗.針處被寒.核起而赤者.必發奔豚.氣從少腹上衝心者.炙其核上各一壯.與桂枝加桂湯.更加桂
(桂枝加桂枝湯方)
桂枝
右五味.以水
病人因有惡寒,無汗,頭痛,身疼腰痛,骨節酸痛的感冒證狀,前賢除了內<服桂枝湯方>之外,或許是因藥效不明顯,還是藥證不合,反令病情加重,於是再加外用的針炙處理,以期迅速緩解病情,甚至於治瘉疾病.因為前賢觀察到病人,有惡寒的證狀,就理所當然,把疾病的病因,歸屬為<寒因>,自然而然的捨棄了一般常溫的針炙方式,而改用燒針的方式,將針燒熱,企圖用其燒針的熱度,來迫使身體發汗,此舉,乍聽之下,言之有理,卻不府合人體之生理與病理.
前賢誤認為<核起而赤者>的病因,是因為<針處被寒>所造成的,事實上,這種無的放矢的說法,就是連三歲小孩都會覺得荒唐而笑掉門牙.為何會<核起而赤>呢?乃因皮膚受到<燒針>燙傷,因而發炎,故造成了皮膚的紅腫熱痛,故曰:<核起而赤者>,而其病因,並非是<針處被寒>,而是<針處被燙傷>,才對.
<必發奔豚,氣從少腹上衝心者>,乃指因<燒針>造成皮膚嚴重的灼傷疼痛,故疼痛到心驚膽顫,好像有一股氣往心上衝,又心悸到如狂奔的豬,心臟砰砰的跳個不停,故曰:<必發奔豚,氣從少腹上衝心者>.此因<燒針>造成驚嚇恐慌之症狀,亦名為<煩躁>也,在<<傷寒論-124>>曰:<火逆,下之,因燒針煩躁者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.>,此條文中之<煩躁>證狀,亦是<燒針>所引起的.又此<煩躁>之證,亦可名為<驚狂>,在<<傷寒論-117>>亦曰:<傷寒,脈浮,醫以火迫劫之,必驚狂,臥起不安者,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.>,此條文中,亦因<燒針>之法,引起了<驚恐>證狀,故導致<臥起不安>的恐慌現象.所以,<奔豚>,<氣從少腹上衝心者>,<煩躁>,<驚狂>,這些不同的名稱,指的仍是因驚嚇,所造成的<恐慌>症狀.既然是指相同的證狀,用的方劑,卻是不同,其中的蛛絲馬跡,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的重點.
<核起而赤者>,前賢誤認為,病因是<針處被寒>,既然病因是<被寒>,想當然爾,針法就用<燒針>之法,以卻寒氣且又誤認為,<核起而赤者>的燒燙傷,是<寒上加寒>所引起的,故用<灸法>,以卻其寒氣,故曰:<炙其核上各一壯>.事實上,燒傷的患處,已發炎且紅腫熱痛,宜用冰敷,之後,消毒抹藥或服藥,以防感染,造成二次的傷害.前賢卻反其道而行,還在燒傷處灸之,這種自我催眠,不明究理,火上加油的自殺療法,只會讓病情更雪上加霜而已.
本條文,方後曰:<所以加桂者,以能泄奔豚氣也,>,此文乃前賢明示<桂枝>之殊功也!果真如前賢所言,<桂枝>真有如此的神奇功效嗎?還是前賢只根據口耳相傳,未經驗證,就開了一個大玩笑給我們,希望我們可以好好的去質疑且不斷的驗證,此說之真或假呢?其實,<桂枝>氣味辛香,富含致發炎物質,將使身體的發炎部位,更加嚴重,不宜用之.若用於菜餚之調味,雖取其辛香之氣,亦適量即可,乃成美味佳餚也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