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金森氏症(Parkinson's disease)是一種慢性、進行性的疾病,晚期的患者會成為殘廢,只能生活在輪椅或床上。
這是腦神經醫學界近年來全力研究的疾病之一,引起巴金森氏病的原因很多,包括腦炎病後、藥物傷害、腦部血管的退化、神經性毒物如除草劑等。疾病可能和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分泌量減低有關,也可能是腦部血管、細胞的功能逐漸老化有關。
當巴金森氏症病人的腦神經傳導功能障礙,患者的動作就異常,會出現身體顫抖、肌肉僵硬、行動遲緩、沒有表情的臉,肢體漸漸明顯地不接受意志所使喚。
雖然巴金森氏症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,卻也有許多是中年人,甚至有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;顯示疾病分佈的年齡層頗大。
如何維持病人的動作正常?現代醫學給予藥物控制,病情嚴重者才以外科處理,如深層腦部刺激術(DBS),幫助病人過著有品質的日子。
不過,這些都是「治標」的症狀療法,病人的腦部功能仍在繼續退化,有些人會依序出現五個症狀期,由(1)單側肢體顫抖、(2)四肢障礙、(3)勞動力喪失、(4)舉步需人扶助,而至(5)臥床不能翻身的生活史。
因此,將幹細胞移植進入腦部的構想備受期待,希望能恢復病人腦部細胞、組織等原有的功能,此屬於西醫「治本」療法的構想。
這種「震顫麻痺」是幾千年來一直存在的疾病。中醫治療巴金森氏症是採「標本兼治」療法,改善病人動作障礙的效率稍慢,比不上西醫那般立竿見影;但是好處卻不少,例如:沒有劑末現象、可延緩病情惡化、不會因停服中藥而症狀大發作,也未見副作用。
通常,病人症狀屬早期者可以只由中醫治療,中、晚期者以中、西醫會同治療之效果最好。
巴金森氏症的臨床治療,常辨證為心血虛、肝血虛、脾陽虛、腎陽虛,可加適量的補陽、補氣血藥物,如乾薑、製附子、肉桂、人參、川七等。
病者以中、老年人居多,建議其飲食加強營養、高熱量、溫熱性食物,多運動會有助於恢復健康。
|
證型
|
參考症狀
|
參考方劑
|
1
|
心血虛
|
心臟供血障礙、
低血壓
|
補中益氣湯、
補陽還五湯。
|
2
|
肝血虛
|
面色慘白、
貧血倦怠
|
八珍湯、
十全大補湯。
|
3
|
脾陽虛
|
食少納呆
|
歸耆建中湯、
香砂六君湯。
|
4
|
腎陽虛
|
畏寒肢冷
|
四逆湯、
桂附地黃丸。
|
製表:林寶華中醫師